如今只要有人一提到皇家雪兰莪,人们立即就会想起马来西亚及新加坡 F1 大赛车令人惊叹的奖杯。可以说是皇家雪兰莪改变了人们对锡镴的刻板单调的印象;其酒具等系列以及如 LVMH 集团等的无数国际顶级客户,便是最佳佐证。现在,富有时代气息的皇家雪兰莪专卖店,已遍布全世界各大著名的城市,比如东京银座、北京银泰中心、新加坡克拉码头、吉隆坡阳光广场和伦敦哈罗德等等。
其实,皇家雪兰莪只是1间始于125 年前吉隆坡锡廊路门牌 23 号的小店。皇家雪兰莪的成长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。在上上个世纪末期,大概是1885年前后,有一个叫杨堃的年轻人,从中国的南方城市汕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吉隆坡,当时马来西亚当地发现了不少锡矿,有不少中国人去做采锡工,他们前仆后继的来到这些新兴的采矿镇,开始了淘金之旅。而杨堃也已经与当起锡匠的哥哥和弟弟会合。接下来的几年里,杨堃和他的兄弟在锡廊路门牌23号的小店制作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,生意还不错。随着他们的业务一步步扩展,他们已经拿到一些较为不错的定单,比如为一些比较富裕的矿工和庙宇制作锡镴香炉、香座和烛台等等。精明的杨堃雇用了一些技术优秀的工匠,成为吉隆坡为数不多的首批锡镴店之一。
上等的锡镴制品和银器一样,每件都有印记。而杨堃的每件锡镴成品,皆刻上「玉和足锡」印鉴。「玉和」取自翠玉平和之意,是小店的店名;而「足锡」则表示每件锡镴精品,都是品质好和锡料足的保证。
上个世纪30年代,杨堃的家族充满了危机的阴影。他们的生意深受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;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。不过这时候的杨堃家族已经拥有足够的资本,他们搬迁到属于自己的富都路门牌219号的店铺,店铺更名为马来亚锡镴公司(Malayan Pewter Works)。
令人沮丧的是当时传统华人礼仪祭品的市场分额非常小,无奈下的杨堃和他的儿子只能转变开始铸制具欧洲风格的产品,顾客对象为当地的英国及西方人士。而这却却是公司改变营运方针的重要里程碑,奠下未来出口市场的基础。
上个世纪30年代末期,杨氏兄弟炳包、炳楷、炳祥及炳桑先后成立虎威锡镴 (Tiger Pewter) 、雪兰莪锡镴 (Selangor Pewter) 和雄狮锡镴 (Lion Pewter) 等公司。但是,只有炳楷创办的雪兰莪锡镴 (Selangor Pewter)能在逆境中生存下来。
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,日子虽然逐渐太平,但是雪兰莪锡镴的生意却依然看不到希望。炳楷和妻子素英只好租下位于峇都路的半间店面;峇都路是当时吉隆坡最繁盛的购物区(今为端姑阿都拉曼路)。夫妇俩分头行动,素英经营峇都路的商店,售卖锡镴花瓶、水瓶、烟灰缸和烟盒,炳楷则在富都路工厂内,监督制作这些锡镴产品。在炳楷的努力经营下,在加上他当时开先河引进的机械的使用,大刀阔斧的增加生产线,扩展业务,公司的业务也随着国家同步发展。
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,公司开始将产品远销海外,第一站就是新加坡,后来到香港、德国、丹麦、日本、澳洲和英国。自 70 年代以来,公司业务多样化并扩大业务范围,包括Selberan和Comyns品牌,设计、制造和销售珍贵珠宝和高尚典雅的纯银名品。
在 1979 年,公司获得雪兰莪苏丹的御准,冠以『皇家』之名。在 1992 年,有鉴于苏丹御许的皇家认可地位,以及公司日趋多元化的业务,雪兰莪锡镴正式易名为皇家雪兰莪。今天,杨氏家族第三及第四代成员和一支卓越高效的专业经理团队,齐心协力,将皇家雪兰莪塑造成真正的国际高端品牌。
每年吸引超过15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的锡镴工房建于文良港,现如今已经拥有超过 300 名工匠,她的美名如《皇家雪兰莪。当代锡镴馆》,《皇家雪兰莪 当代锡镴馆》肩负着非一般的使命,它的存在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了解皇家雪兰莪是如何默默耕耘,如何将这要求精湛手工艺的锡镴行业,一步步发展成为享誉国际的品牌的。
如果说精湛的手艺是皇家雪兰莪的一个制胜法宝,那么,产品线不断的革新与扩展,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关键,现在,皇家雪兰莪的产品早不仅仅是小众的家庭饰品,它已经延伸到儿童礼品,个人精品和酒具系列,另外,他们的设计团队不断的与国际名家比如Erik Magnussen 和 Nick Munro合作,联手打造了多项国际奖项,比如 Red Dot设计大奖。
除了F1大赛车,皇家雪兰莪也为上海ATP大师网球赛、高尔夫世界杯等各类高规格比赛制订各类奖杯,甚至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(Sydney 2000 Olympic MillenniumCollection)指定的纪念品供应商。
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,皇家雪兰莪遇到过无数挑战包括战争与动乱已经经济大萧条,但是他们凭借自身卓越的企业家的韧性和革新创新自救的精神,逐步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锡镴企业。而他的创始人杨堃在九泉下有知,也会感到无比的自豪。